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决策部署,依法全力支持辽源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一体推进“一城一地一园一镇”建设,近日,辽源市中级人民法院制定了《吉林省辽源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支持辽源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的服务保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助力打造绿色经济发展更好、生态环境质量更优、城乡人居环境更美、绿色创新活动更足、生态安全系统更稳的“美丽辽源”。
《意见》从12个方面提出了服务保障意见。在沟通协调方面,《意见》指出,要持续深化府院联动机制,合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服务保障“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纳入全市法院府院联动机制,切实发挥府院联动机制在推进全市依法行政和促进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推动环境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促进多元共治发展。要依法支持行政机关发挥生态治理主导作用,建设生态文明的治理之道。加强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联动,推动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环境司法有效衔接;加强对行政机关不履行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查处职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案件的依法查处建设项目未评先批、未批先建等违法行为,防止存在重大生态环境风险的项目开工建设。要全面整合司法资源,积极构建新时代区域司法协作机制。发挥区域之间联动性、互补性强的特点,积极配合省法院提出的由长春中院牵头,吉林、四平、松原、辽源、梅河口等地法院参与,构建长春都市圈“1+5”司法协作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和壁垒,探索本市建设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和司法协作区,形成环境资源司法诉讼服务“同城标准”、执法办案“同城效应”;推动建立本市环境治理司法协同中心联席会议机制,强化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和负有环境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的配合协作。
在具体审判工作方面,《意见》强调,要依法惩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行为,践行现代环境司法理念。严厉打击涉农涉林、破坏耕地和生态资源等犯罪,依法维护农业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深入开展黑土地保护,严惩非法占用农用地、非法占用耕地、污染土壤环境等犯罪行为;加大林草湿地等生态空间布局的司法保障,严格控制生态空间转变为农业或城镇空间;严惩非法排放污染物、超标排放废水造成水体污染、非法捕捞水产品、非法捕猎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等犯罪行为。探索适用禁止令、行为保全、先予执行等措施,加强环境资源案件审理执行力度,切实做好司法调研工作,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效参考和依据。要服务保障城乡一体绿色发展,打造城乡协调发展引领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妥善审理好各类涉农案件;依法妥善处理征地拆迁、土地出让转让、工程建设、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等纠纷,支持加快建设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运用法治手段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防止耕地“非农化”;妥善审理农村生态涵养、田园生态改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案件,依法支持农村生态资源开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秸秆焚烧专项治理等行动;打造城乡一体诉讼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城乡统一试点工作;认真落实辽源中院关于助力全市统筹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十项措施,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提供多元司法保障。要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妥善审理金融借贷纠纷,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多措并举切实推进一系列法律司法措施落地落实;认真落实省法院《暖企惠企安企六项新措施》,对涉企刑事、民事、执行案件在审判执行过程中或者采取司法措施时,实行经济影响评估制度;推进知识产权审判制度改革,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全面助推科技创新,服务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在提高服务保障能力方面,《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强化社会治理协同,全面提升基层司法治理水平;聚集优化“三合一”审判资源,推进环资审判专门化实践;建立绿色发展司法保护研究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深化智慧法院建设,提升绿色发展司法保护效能。此外,《意见》还对加强审判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监督机制等方面确定了具体目标。
辽源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执行《意见》的同时,将督促各县区法院抓好《意见》的落实,共同肩负起责任,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和司法社会职能作用,及时发现、研究、解决在司法服务保障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中发现的重大事项和问题,争取在全省环资审判工作中站排头、争先锋、当样板、作示范,为我市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为统领,一体推进“一城一地一园一镇”建设做好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