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动态
母子七人陷入遗产纷争 家事法官上门耐心化解
  发布时间:2021-03-05 16:06:59 打印 字号: | |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婚姻家庭观的改变,家事案件呈现出逐渐上升、日益复杂的趋势,婚姻关系、赡养老人、抚养子女、遗产继承等家事纠纷一旦闹上法庭,原本血脉相依的亲人就将面临冷冰冰的法条。家事法官如何以更加感性温暖的方式,融合法、理、情,力促案结事了人和!日前,记者深入案件审理现场,亲身感受家事法官在定分止争中所付出的心血、真诚与智慧。

准备:调解两次未果 法官打算上门“服务”

马艳红,一级法官,自2016年10月,辽源市西安区人民法院成立家事案件审理中心集中管辖全市家事案件以来,一直奋斗在家事案件审理工作的前线    3月2日8时30分,换上笔挺的制服,来到工作岗位后,马艳红拿起电话打给了一桩遗产纠纷的当事人,确定好当天准备去其家中进行现场调解的事宜后,马艳红又阅读了一遍此前制定好的调解方案,并和书记员针对此案件争议的焦点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

整理好相关材料,准备出门前,马艳红将自己的法袍装进了随行的包内。“如果今天调解不成,就得当场开庭了。”她喃喃自语到,眉宇间略显紧蹙。

“这起案件的调解难度很大,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在去当事人家的途中,马艳红向记者介绍了这起案件的梗概。家住辽源市西安区年逾八旬的王老太生有三子三女,丈夫在几年前去世后,留有一套回迁住房。办理房屋落户手续时,王老太与子女在遗产处分上发生争议,遂诉至法院。案件受理后,各争议方在房屋的差价补交款、装修费用、过户费上均提出了相关诉求,但又互不认可,此案已经过诉前、开庭两次调解,一直未果。

现场:说的很少 但她却成功了

来到王老太家中,几方当事人虽然都很客气,但是各自的脸色也都是一片阴沉。马艳红见状,先是缓解了一下气氛,并再次向大家阐明了通过调解处理此案的益处。    “人老了就是得有个好的归宿,这有什么不对的么!”随后,王老太的女儿们不停地苦述老人多年来的艰难不易。“我们也不是非要分多少钱,只是想争口气!”王老太的三儿媳则表示,他们和老人一起生活20多年,一直照顾着老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在一个多小时的调解过程中,一直是几方当事人围绕着过往的恩怨相互述说着。马艳红则很少打断,每个人的发言,她都用心倾听,只有在双方情绪激动时,她才出声打个圆场。每当聊到诉求的焦点,马艳红则言语温和,释理明晰,并且从不对当事人的意见进行评判,而是将心比心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问题,阐明解决办法。

见各当事人的情绪都渐趋温和后,马艳红随即向提出了解决之道,依法依理地进行了遗产处分,当场为各当事人计算出分配的份额。最终,各当事人都同意了马艳红提出的遗产处分标准。各当事人都在调解书上签完字后,一丝暖色也浮现上了马艳红的脸颊。

心得:善于倾听 少定是非 方得调解之道

回到单位,马艳红立即拟订《法律文书生效证明》与《民事调解书》一并加盖公章,以便及时送达到当事人手中。

当记者问到为何她要接二连三地寻求调解途径审结此案时,马艳红感慨到,按照法条,当事人有些诉求是不能支持的,如果开庭判决,当事人的心里预期实现不了,这样不仅会加剧原来的矛盾,若当事人再行上诉,则进一步加重了当事人的诉累。从事多年家事案件审判工作的她,最不愿看到这一幕,“案结事了人和”的职业追求已经深入到了她的心中。

谈起自己的调解经历,马艳红向记者透露了多年来总结出的几个妙招。首先是善于倾听,当矛盾双方不停地“吐苦水”时,尽量不要打断,要让其尽情地倾诉自己心中的压抑,这样才能缓解其情绪,接下来的调解才能有效开展;其次要少作是非判定,家事案件涉及到当事人的身份关系、伦理关系和情感因素等方方面面,因此不能简单地评判是非对错,而是要消除对立、弥合亲情、改善关系。

记者手记——

复杂激化的家庭矛盾,剑拔弩张的当事各方,面对如此情景,往往令人焦头烂额、避之不及,可当事法官却不能置身事外,他们也没有依单纯的法理一处了之,而是用经验与智慧,用耐心与毅力,用情用理去不断地修补着撕裂的家庭、扭曲的亲情。

家事纠纷看似家庭小事,实则关乎着社会大家庭的安定发展。家事法官在具体办案中,时刻保持着防止“民转非”的工作思路,坚持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将家事审理工作融入到社会综合治理中,不断提升法治的温度,照亮更多家庭。


 

 
来源:北方法制报记者 高光大
责任编辑:辽源市中级人民法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法院网人民法院报